上海众多船舶研究和设计院所正通过研发设计赋能产业发展
让更多“绿色心脏”变经济引擎
■仅2024年,挪威船级社就为上海各大船企以及船舶研究设计院所颁发了20多个原则性认可证书。每一个证书都代表着行业的最新探索,也标志着相关船舶或技术通过了严格评估和审查,符合国际公认高标准
3月28日,由中船集团第七一一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我国首款高替代率甲醇燃料船用中速机在上海交付。
中速主机主要用于内河和沿海航道的中小型船舶,而不久前中船动力在上海交付的我国首款大缸径甲醇燃料船用低速机则主要用于大型远洋船舶。两颗“绿色心脏”都打破了国外垄断,为中国以及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提供全新动力。
2024年,中国造船业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全面领先。当造船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前端研发设计的创新突破显得格外重要。
上海不仅是船舶工业重镇,也在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众多的船舶研究和设计院所正通过研发设计赋能产业发展,创造上海经济增长的新空间。
新产业链加速形成
一颗“绿色心脏”从蓝图走向产业应用,背后是一条新产业链加速崛起。
以七一一所研发的我国首款高替代率甲醇燃料船用中速机为例,相比传统柴油发动机,该主机在燃烧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的绿色甲醇时,一年可减碳超5000吨,并减少60%氮氧化物和99%硫氧化物的排放。
作为接收方,上海长江轮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文波十分期待:“公司想在长江干线打造一支绿色船队。甲醇主机的推出,为船公司提供了新选择。”此次首批交付的两台甲醇燃料船用中速机,将为两艘130米长的散货船提供绿色动力。目前这两艘船正在抓紧建造中,预计今年6月或7月下水。
郑文波表示,公司接下来约有80艘运输船需要“汰旧建新”。一旦甲醇燃料在实践中表现较好,后续船队更新时,便有望成为主流选择。
这种船队更新需求,是新技术突破为造船业创造出来的新需求。这些需求不断延伸,将为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机遇。
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柏金生介绍,越来越多的甲醇燃料船舶在国内外投用,推动传统燃料加注企业加速投身新燃料领域,公司正在长江沿线建设能够加注新燃料的加注点,并在上海港洋山港区建设甲醇储运和加注的设备设施,新建绿色能源加注中心。
这是全球航运业绿色发展带给上海港的新机遇,其中的关键点在于,中国的绿色甲醇供应能否跟上。“我们已与多家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解决未来绿色甲醇的供应问题。”柏金生说。
上海其他企业也在布局:上海电气在吉林建设的生产线今年有望产出首批合格的绿色甲醇;华谊集团在金山、奉贤交界处建设的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预计今年投产……
“绿色心脏”作为关键设备,正帮助上海在一条全新的赛道上占得先机。
新动能不断培育
类似甲醇燃料主机的案例还有很多,顺应航运业绿色、低碳、智能的发展趋势,上海船舶研究和设计院所正努力实现一个又一个“从0到1”的突破,培育一个又一个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去年,船用碳捕集技术在上海率先形成“二氧化碳捕集—存储—卸岸—转运—再利用”全流程生态闭环,依托的正是七一一所研发的全球首套全流程船用碳捕集系统。该系统被加装在一艘1.4万标箱的集装箱船上,改造成本约1000万美元。其一年可捕捉二氧化碳超4.4万吨,预计带来超800万美元的收益。今年国内首艘安装该碳捕集系统的新造船将试航交付。
在电动力方面,今年3月,我国首艘“纯电动力+直翼舵桨”公务船亮相,其关键核心动力系统由中船集团第七〇四所提供。而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套集装箱式动力电池单元,也在加速落地过程中,目前应用该系统的小型集装箱船正在建造中。
推出甲醇燃料主机后,七一一所和中船动力正加速推动氨燃料主机落地形成示范应用。去年,全球首艘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订单已落地中国,该船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预计于2026年交付。
在船型智能化、高端化转型方面,上海造船业也有诸多亮点。比如,中船集团第七〇八所设计的3万立方米级的巨型耙吸挖泥船,就是缩小与国际先进差距,填补行业空白。七〇八所相关负责人说,该型船的首制船正在建造中,预计今年5月或6月下水。
在破冰船领域,国外已造出重型破冰船,而中国只有轻型和中型破冰船。市场痛点就是研发重点,七〇八所主导研发了“雪龙2”号破冰船,目前正稳步推进我国首艘重型破冰船的研究设计工作。
有这样一个数据,可以从侧面证明上海船舶研究和设计产业的竞争力。根据全球三大专业船舶领域认证机构之一的挪威船级社统计,仅2024年,挪威船级社就为上海各大船企以及船舶研究设计院所颁发了20多个原则性认可证书。每一个证书都代表着行业的最新探索,也标志着相关船舶或技术通过了严格评估和审查,符合国际公认高标准。
挪威船级社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经理科莱表示,中国在船舶技术和创新领域进展很快,特别是船舶设计和生产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上海正是中国船舶工业创新的高地。
船舶工业重镇与“设计之都”同频共振,更多研发设计的创新突破将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王力)
相关文章:
跨境支付“持证上岗” 上海寻汇拟3.15亿元收购传化支付04-02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丨专访:持续共享中国高质量发展红利——访力拓集团首席执行官石道成04-02
在虹口多伦路看中意两国版画展,感受现代艺术的生命力04-02
中国红十字会首批援缅物资运抵震中曼德勒04-02
第十六次中欧财金对话近日举行04-02
上合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各成员国高度评价中国新疆的重要纽带作用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