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曝光窃取个人信息黑洞!快收下这份保护指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6 19:33:00    

3月15日,总台3·15晚会曝光了信息黑洞疯狂窃取个人隐私,知情人士称,窃取个人信息的获客公司称每日处理100亿条数据。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精准获客”的广告,声称通过这种“大数据获客软件”,商家可以精准获取海量目标人群的消费习惯、手机号码等信息。

3·15晚会丨看个文章隐私就被窃取了?揭开可怕的信息“黑洞”

面对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和泄露问题,个人该如何避免信息泄露?发生信息泄露又该如何处理呢?一起来看↓↓↓

如何避免信息泄露?

7项措施要做到

加强账户安全

使用强密码:密码应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

避免重复使用密码:为不同账户设置不同的密码。

谨慎分享个人信息

减少社交媒体的公开信息:避免在社交平台上公开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住址、电话等)。

警惕陌生请求:不轻易向陌生人或不可信的网站提供个人信息。

限制应用权限:在安装应用时,仔细检查并限制其访问敏感信息的权限。

关闭不必要的定位服务:避免应用实时追踪你的位置。

注意网络安全

使用安全的网络连接:慎用公共场所免费Wi-Fi

警惕钓鱼攻击:不注册来源不明的网站,不扫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点击可疑链接或下载不明附件,尤其是来自陌生邮件或短信的内容。

安装隐私保护插件:如广告拦截器、追踪阻止工具。

保护设备安全、谨慎使用云服务

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及时修复已知漏洞。

启用设备锁屏:设置密码、指纹或面部识别,防止设备被他人访问。

选择可信的云服务提供商:确保其有严格的安全措施。

定期检查共享权限:确保文件仅对授权人员可见。

定期清理数字足迹、监控账户活动

定期检查银行账户和信用报告: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启用账户活动通知:及时了解账户变动,如登录、交易等。

删除不用的账户: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淘汰的电子产品信息销毁要彻底。

清理浏览器缓存和历史记录:避免敏感信息被他人获取。

提高安全意识

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了解诈骗手段和信息泄露途径。

不轻信陌生电话、短信或邮件:尤其是涉及金钱或个人信息的请求。

发生信息泄露如何处理?

举报方式要知道

如若发生信息泄露,需要迅速采取行动以减少损失和风险。

确认泄露范围

确定泄露的信息类型:如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

查明泄露的渠道:是通过网站、应用、邮件还是其他途径泄露的。

检查银行账户和信用卡账单:查看是否有异常交易。

立即更改密码、通知相关机构

修改泄露账户的密码:使用强密码,并确保与其他账户的密码不同。

银行和支付平台:如果涉及银行卡或支付平台,立即联系冻结账户。

启用账户活动通知:及时接收账户变动提醒。

向相关部门举报

方式一:App治理专项工作组官方网址举报
http://www.pipchina.cn/h5/

方式二:通过微信搜索App个人信息举报公众号或扫描二维码关注App个人信息举报公众号点“我要举报”

方式三:发送邮件到官方邮箱pipo@cybersac.cn

关注后续进展

定期检查信用报告:确保没有未经授权的贷款或信用卡申请。

法律维权:如果泄露导致重大损失,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保留证据:如截图、邮件、短信等,以备后续使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文章:

名门锁业取得防风地吸用锁舌组件以及包含其的防风地吸专利04-04

寻味哈密——哈密的宴客密码04-03

一股民以虚假申报手段操纵多只股票被罚没3.96亿元04-02

致欧科技(301376.SZ):已累计回购19.18万股04-02

国家发改委李春临:将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推动关键数据“上链”04-02

厘清“刷脸”边界 向“强制刷脸”说“不”04-02

邮储银行获融资买入1.81亿元,居两市第44位04-02

今起多家银行消费贷利率重返“3”字头,为何“急转弯”?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