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协和医院举办世界帕金森病日大型公益活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07:57:00    

极目新闻通讯员 熊婉婷

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为提高大众对帕金森病的认识,促进疾病的早期识别及干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举办以“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为主题的义诊宣教活动,据悉,该院神经内科将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帕金森病早期筛查、个体化诊疗中的应用,开展相关临床研究,助力帕金森病的全程高效管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是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据统计,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超300万,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7%,且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患病人数仍在快速增加,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帕金森病的早筛早诊、规范治疗及全程管理尤为重要。

活动现场,神经内科王涛教授、熊念教授、苏颖教授、徐岩教授、刘玲医生,神经外科付朋副教授等专家,分别围绕帕金森病的最新治疗进展、常见治疗误区、相关临床研究以及脑深部电刺激(DBS)术后管理等主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并特别回应了“帕金森患者最关心的60个问题”,针对药物调整、护理要点、康复训练等提供专业具体的建议。

神经内科熊念教授介绍了团队最新临床研究

“今年世界帕金森病日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深刻反映了AI技术在帕金森病的诊断和辅助治疗方面的巨大潜力和重要价值。”神经内科熊念教授介绍了团队最新临床研究,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帕金森病早期筛查、病情监测及个体化诊疗中的应用。他表示,该研究将通过AI模型(卷积神经网络CNN与循环神经网络RNN),分析患者语音特征和面部微表情(如面部肌肉的微小震颤、眨眼频率等),从而实现对帕金森症状的精准识别与量化评估,有望提升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与便捷性,此外,基于大型模型的智能顾问系统,也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与科普教育。

神经内科王涛教授分享帕金森疾病相关知识

一提到帕金森,很多人就想到手抖。神经内科王涛教授表示,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肢体颤抖等表现,临床上很多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且多样,也可能出现身体僵硬、行动迟缓、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更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并出现误诊。因此,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窗口期非常关键。

65岁的李女士现场分享了她的诊治经历。3年前,她出现右手静止性震颤、颈肩僵硬、行动迟缓等症状,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颈椎病”,接受椎间盘手术后,症状反而加重。为寻求进一步诊治,她来到协和医院就诊。神经内科王涛教授详细问诊,并为她完善相关检查,最终确诊为早发型帕金森病。王涛教授为其量身定制用药方案,配合认知行为治疗,3个月后,李女士的症状明显改善。“以前连扣纽扣都困难,现在能给孙子织毛衣了。”她说道。

熊念教授特别提醒,帕金森病早期易与颈椎病、特发性震颤等疾病混淆,如果出现动作迟缓、静止性震颤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帕金森专病门诊进行规范评估。

活动现场

据悉,此次举办帕金森病患者宣教活动,旨在通过专家专业服务、科普知识普及及康复指导,提高公众对帕金森病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助力患者更好管理疾病、提升生活质量。

(图片由通讯员赵炯摄)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

确诊激增!4小时310例患者涌入医院,竟和它有关04-13

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协和医院举办世界帕金森病日大型公益活动04-12

上门服务更“上心”,汕头市中心医院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04-12

全国平均水平24倍!深圳南山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800件04-11

中国银行制定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落实措施04-11

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广东电视门户04-10

六旬大叔咳喘一年未愈 竟是鱼骨"藏"肺中04-10

车门“咬断”男子大拇指,医生绣花般一针一线接续希望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