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潮人丨《我不是药神》等百部作品中有他,现实中的拟音师,“藏”在地下室用声音“表演”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07:13:00    

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陶韬

“这些报纸你千万别扔了,我看完还得用它作拟音道具呢!”在位于北京地下室的一间拟音室,“80后”拟音师王磊对记者说。

王磊的拟音室位于北京的一处地下室。记者 陶韬 摄

在抖音视频里,王磊常以T恤加短裤的形象,“手忙脚乱”地和大家见面,借助圆白菜制造恐怖音效,利用报纸模拟风吹树叶沙沙作响,衣服也能用来制作火势蹿腾之声……一镜到底还原影视剧的经典剧情的拟音过程。因为背景里有缝纫机和很多双鞋,还被网友误认为“修鞋匠人兼职拟音”。

王磊做拟音师已经超过20年,曾为《我不是药神》《飞驰人生》等数百部影视动漫拟音。现实中的拟音师生活是怎样的?近日,记者来到北京实地探访。

用“破烂”为数百部影视动漫拟音

地下室里“藏”着“声音魔术师”

王磊的工作室藏在北京的一个地下室,门口就是停车场,哪怕路过,也很难注意到一排房间的其中一扇门上,上面写着“拟音室”三字。

拟音室能“挖坑”能水池砌。记者 陶韬 摄

“地下室能砌泳池,还可以刨坑,属于拟音室最佳选择。而且声音大点也不会影响别人,可以尽情‘发疯’。”王磊带记者逛起工作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站在5平米的客厅,往左是录音室,往前是拟音室。

总被网友调侃像“修鞋铺”的拟音室,实际上比视频里看起来大得多。地面上是水泥地再撒上尘土,方便“摩擦出声”。其中一半空间看起来像个老式商店,简易货架上,摆满锅碗瓢盆、行李箱、缝纫机,仔细看还有马桶搋子;另一半则像游戏体验基地,有沙坑、有水池,还有彩色的海洋球。全场看起来最有科技感,当属电视屏幕和两个话筒。

“不要看不起这些‘破烂’。你旁边的那几块破布,就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老员工’,只要配动作的衣服摩擦声都会用到它们。那个吸管杯里有水,不是我们邋遢,是朝里吹气就可以模拟火锅翻滚的声音。”王磊又拿起老式马桶搋子蹲在地上示范,“报纸撕成条,这样‘踩’上去,就是马蹄踏草地的声音。”

王磊的拟音室实际上比视频里大得多,各类“杂货”齐聚。拍友 染染 摄

千百件道具是怎么搜集来的?有些靠传承,例如马桶搋子的妙用;有些靠生活用品“一物多用”,还有些靠从剧组“回收”。拟音时,有的物品扮演的就是原本的角色,有的差距可大了。

据王磊介绍,自制的铠甲用来模拟战场上的场景,挖出的小沙坑听声音可以模仿大型沙滩。神奇的是,破旧的松散的锁芯能模拟出手枪上膛的声音,古装剧里抬轿子时扁担的声音,可以靠揉搓塑料泡沫体现。

拟音室中间背靠货架的座椅,就是王磊拍视频的地方。视频里,王磊总以T恤和短裤示人。“不是我爱这么穿,而是这种布料的工作服,可以避免衣服摩擦产生对声音的干扰。”

拟音室全貌。记者 陶韬 摄

打开王磊的视频,他真是太忙了:比如配《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培根煎蛋的场景,一只手拿着锅在砖头上晃动,另一只手摩擦塑料袋发出煎鸡蛋的“滋滋冒油”声,同时还要捏碎核桃模拟打鸡蛋的声音。

但其实,一镜到底是“节目效果”。“实际现在做拟音其实靠一层层叠加尝试,但拍视频需要声音连贯性,间隔不能太长,这样在网友看来才比较解压。”王磊说,拍摄视频时会选择趣味性的片段,每个视频只有短短几分钟,但用来排练的时间可能是上百倍。

一部电影耗时超过两个月

拟音师,藏在镜头之后用声音“表演”

拟音师,是个需要“信念感”的职业。

“我们用声音‘表演’。看着片子,要代入自己就是荧幕上的主角,真实地去表演才能录到最仿真的声音。所以,我模仿过各种各样的角色。”王磊说。

听起来很好玩。但真实的拟音工作,稍显枯燥、充满重复。拿一部时长约90分钟的院线影片而言,从前期分析到拟音完成,至少需要两个月至三个月的时间。

王磊讲述了这个过程:拟音的开始,拟音师会拿到还没有配乐、甚至没加特效的半成品影片。为了帮助理解,先自行按照里面的“这里是悲伤的”等提示,选择一些曲子加在其中方便入戏。然后反复看上几十遍,通过表演和台词了解剧情走向、人物关系、性格,一步步拆解分析每位人物。确定了项目的需求之后,就可以开始准备道具,正式开始拟音。

王磊(左一)在回听录制好的拟音片段。记者 陶韬 摄

在AI技术赋能现代影视的背景下,为什么还需要拟音?

“在拍摄现场可能有杂音,同期效果不佳。而地震、火山、洪水以及战争等场景,又不可能现场录制。就需要通过拟音来补充。”王磊介绍,也有一些拟音素材可以二次使用,但要想和剧情融合,声音还是需要针对每个画面进行“定制”。

在王磊看来,拟音是给声音附加一层细节,通过几次录制将不同的声音进行叠加让声音更有质感。据他介绍,声音分三层:真实层,就像关车门的声音;夸张层,就像关车门时带动车内物品震动的声响;情绪层,例如生气地关车门和平静地关车门也会完全不一样。

王磊印象中有一次比较复杂的拟音经历,是《南极之恋》中杨子珊和赵又廷的雪地行走。“他们的一个脚步声需要六七层音轨叠加。”王磊介绍,当时需要用踩盐录制出脚步的厚重感,踩淀粉包踩出雪上行走的咯吱声,踩米来突出脚本陷进去的感觉,再用稻壳呈现出拔出脚时“刷”的一声,“重复地走了一遍又一边,让我体验了自己的极限。”

当拟音师,常会有“职业病”。王磊总喜欢把身边能接触到的东西弄出点声音,这几天在用的模拟卡通片里跳水的声音道具,就是他从孩子那里“征用”来的。

旧货市场淘来的老式缝纫机现在一物多用。记者 陶韬 摄

当然,拟音师也不单单是在房间里“闭门造声”,还时常要外出采风。为了发现生活里的“好声音”,王磊外出时都会带着录音设备,听到有趣的自然声音就会录下来。

旧货市场和垃圾桶,也是王磊外出时重要的寻宝基地,烂盆、铜钱、旧椅子在他这里都有妙用,运气好的话,有时候买回的东西还能多次利用。就像房间里的一台二手老式缝纫机,从旧货市场买来时是为一部年代剧服务。后来还被用来自制盔甲等道具,甚至开发了新的声音用途,“其实这个缝纫机也能做出枪声、撞击声。”

吃米线、丢药瓶 拟音现场常常“玩嗨了”

合格的拟音师要有想象力和阅历

曾为数百部影视动漫拟音的王磊,参与了不少“名场面”。

《追凶者也》里,张译饰演的杀手在街头吃米线的镜头,让观众“笑得肚子疼”,作为拟音师的王磊就是第一批观众。“我特意买了一样的砂锅作道具,演员把砂锅砸在别人头上的时候我就砸在地上。”王磊想起来当时的场景还是笑个不停。

“演员演得真好,很高兴能合作,带动我也‘演’得很‘神经’,很好玩。”王磊回忆起,为《我不是药神》里数人在教堂互相丢药瓶的片段拟音时,自己买了几十斤散装口香糖灌进空瓶子,模拟药瓶的质感。因为角色有很多,每次扮演其中一个角色,丢了很多次瓶子,“简直玩嗨了”。

在为《飞驰人生》拟音录制车的声音时,车太大了开不进来,王磊就在棚里用铁架子和桌子搭建了一个车子的驾驶舱,“是用各种垃圾各种铁搭成的,这个台子光搭建就搭了有半个月时间,过程很有意思。”

王磊示范用老式马桶搋与报纸子模拟马蹄踏草地。记者 陶韬 摄

从观众的视角来说,追剧时,很少有人特意关注声音,但如果声音不搭调也会显得奇怪。王磊介绍,拟音其实是属于声音后期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小众行业。

自有声电影出现以来,声音便成为影视剧作品中除画面外的另一重要元素。中国拟音界第一人魏俊华曾向媒体表示,在拟音制作的行业里,全世界没有专门教育的学校,因为这个行业是独特当中的独特。

“据我了解,全国有作品的成熟拟音师在50个左右。”王磊回忆起,20多年前,自己在一家影视声音后期公司上班时,合作的拟音师让他知道了这个行业,也有机会向很好的老师拜师学艺,“老师教学的时候会是给你一种语境,让你自己去感受,因为声音质感这个东西就靠悟性。”

完成一部电影的拟音动辄,屏幕上相关画面会放无数次。记者 陶韬 摄

王磊认为,想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拟音师,首先要对声音敏感,知道如何节奏把控、输出情感。此外,“阅历很重要,必须要有深厚的生活经验,所以为什么好的拟音师年纪都比较大。”

自媒体也为王磊带来了更多的知名度和机会。就在今年4月,王磊带着自己的拟音绝技登上了央视星光大道的舞台。拟音圈不大,接活基本上靠推荐,舞台之外,他也接到了更多的合作邀约。

王磊拍视频的初衷,除了想要让更多人了解拟音师,也是想致敬老前辈们。毕竟,在胶片电影时期,老一代拟音师就是需要手脚并用、全神贯注、一镜到底,“一旦有失误就是剪断胶卷重来”。

“声音能焕发无限可能性,希望通过我的视频能让大家感受到。”王磊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昔日“水果刺客”变身“亲民爆品” 用科技把水果价格打下来!04-19

中国潮人丨《我不是药神》等百部作品中有他,现实中的拟音师,“藏”在地下室用声音“表演”04-19

第八届山西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微视频)征集展示活动作品征集公告04-17

被禁2个月后 美联社记者首次获准进入白宫04-16

@所有企业 关注这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惠企行动04-15

今天开馆!本届消博会都有哪些亮点?04-13

反转了!确认系摆拍04-13

美国加州发生枪击事件致3人受伤 嫌疑人在逃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