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走笔丨该如何安放一个伟大的灵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0:07:00    

来伦敦的第一个周末,我就前往拜谒马克思墓。为了熟悉周遭环境,我特意选择步行前往,查了下地图,大约一个小时不到。

泰晤士河的风从远处吹来,我穿过国会山,再转过一条街道就到了马克思墓所在海格特公墓。街边的房子颇有德国黑森州风格,外墙是装饰性的木框架。海格特的英文原意是“高门”(Highgate),位于伦敦北郊。

走到大门口,发现进入墓园居然要收费——7英镑。我已经多年没有带现金出门的习惯了,有些窘迫。看门的老太太很是慈祥,一看我东方面孔,微笑着问:“Karl Marx?”我点点头。她的机器是触碰式付款,前面的参观者拿手机碰一下就实现收费,但我的手机怎么都不行。老太太摊摊手说“Sorry”,我悻悻然,只好说“那我明天再来”。

第二天,我轻车熟路再次来到马克思墓,看门的志愿者换了,是一位稍微年轻一点的老太太。她递给我一个小册子,指点马克思墓的位置,还不忘提醒说马克思墓的原址在墓园深处的另一个地方。墓园小册子这样介绍:“这里最出名的安葬者是卡尔·马克思,他的墓吸引来自全世界的人,无论他们是否与他志同道合。”

天刚下过雨,墓园内湿气较重,在一条林荫小道的尽头,两米多高的花岗岩墓碑映入眼帘,上面立着巨大的马克思头像。

马克思墓的墓碑与塑像是一体的,上端镌刻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Workers of all lands unite)”,下端写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The philosophers have only interpreted the world in various ways-the point however is to change it)”。目测,墓碑应该是这个偏僻墓园里最气派的了。墓前有不少人们献上的鲜花,有人还留有卡片。

接着,我按照地图去寻访马克思墓的原址,顺着一条泥泞的土路往墓园深处走,之前碰到的一群年轻人好心地指点我说:“你是不是寻找原址,就在这里。”我过去一看,是一个长方形合葬墓,没有墓碑。

马克思的后半生颠沛流离,他曾因革命活动被驱逐出德国和法国,伦敦是马克思生命的最后驿站,他在此生活了34年。在流亡伦敦的大部分时期,马克思一家靠恩格斯接济与零星稿费度日。

马克思去世时,恩格斯支付了丧葬相关开支,包括购置墓地。当时的墓地是一个普通的合葬墓,仅刻有姓名和生卒年份。1956年,英国共产党集资购买了墓园内一块较大的墓地,把马克思和他家人的遗骨迁葬在如今的新址。

马克思安葬在偏僻的“高门”,与其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力有些不相称。不过,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对伟大灵魂的纪念在人心而不在于地理位置。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将马克思评为“千年思想家”。如今,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研究马克思,有关马克思的传记达100多部。在世界格局发生激烈演变的今天,世人对马克思的怀念具有更深刻的内涵。

在马克思的墓地原址上,也有人献花与留言。我注意到,一张中文纸条上写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张英文纸片上写着“谢谢您教会我们爱的真正含义。您是我们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我们将永远爱并记住您。”还有一个纸片上的文字看起来是西班牙文,赶巧来了一位50来岁的阿根廷大叔,用手机翻译成英文给我看,大意是“后帝国主义时代已来临,请帮助我们”。和大叔聊了几句,他说自己是阿根廷一所大学的社会学教授,通读过许多马克思的作品。(吴黎明)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相关文章:

马来西亚“中国山”:令人动容!华人墓碑上用汉字刻着故乡04-13

新华走笔丨该如何安放一个伟大的灵魂04-11

周末·热搜丨边牧偷吃贡品胖成“猪”?墓园回应:本来就很胖,已被禁足04-06

C视频丨在川远征军老兵赴腾冲祭战友 组织者:只要还有一个老兵在 就要帮他们了愿04-05

现货黄金突破3140美元/盎司04-01

迎来高峰期!前往这几个地方务必注意03-31

俄方称乌方没有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冲突的政治意愿03-20

怎么申请大学成绩单认证01-22